像一无所有一样去幸福,你有多纯粹,就有多幸运……
2018-06-23 18:47:51
  • 0
  • 0
  • 0
  • 0

《新济公活佛》热播期间,我把久违的穆婷婷邀来担任我们的微电影扶持基金的公益大使。活动结束当晚,我们窝在酒店套房的沙发上一聊就到凌晨三点多,其中很多话题都是关于日常生活里琐碎的点滴。很多人对影视、娱乐圈里的人在保养方面的印象就是两个字,疯狂。但实际上是不是这个样子呢?

穆婷婷在粉丝眼里是收视女王,但是我发现她更是养生女王。她不去夜总会,讲究作息;宁可不打肉毒杆菌,不打玻尿酸,也要每天晚上大汗淋漓地在健身房里练出天然之美。婷婷深受信仰熏陶,一种天然的健康之美由内而外渗透出来。她很明了,人若愧对自己的身体,努力还有什么意义?

没错,我身边就有这么一个活得很纯粹的群体。纯粹并不是说单纯得跟白纸一样,不食人间烟火的那不叫纯粹。能称得上“纯粹”的人,起码他们简约而不简单,努力而不强求,他们很享受辛勤耕耘的过程,上帝赐予他们什么样的结果,他们都能欣然接受,所以他们很容易产生幸福感。

我的恩师黄健中导演给过我许多他的作品,有电视剧套盘、导演手记、影视文存、纪念画册等等,还有传记。

最令我记忆深刻并为之震撼的是他的传记,讲到文革期间北京电影学院停课,中国几乎所有的文化艺术从业人员纷纷改行,黄导进入炊事班当起了快乐的厨师,然而他除了白天在炊事员的岗位上兢兢业业,半夜里仍在刻苦钻研电影与文学。

并不是他瞄准了某个大奖或地位而为之冲刺,相反的,只是因为一种纯粹的热爱,不由自主地对与文学相关的一切爱不释手,而已。


几十年如一日的沉积,对黄伯来说是不知不觉,尽情享受。但后面令人惊叹的作品与艺术成就却是水到渠成的。它还折射出一个真理,如果你有梦想,不要指望一路都是顺风顺水,必然会经历许多阻碍,喜欢就去做,莫问结果如何,功底到了自然有收获。

我很喜欢用这个例子来自勉,也经常在做讲座时用来当案例,似乎正能量的东西都跟“纯粹”有那么些关系。

还有一些业绩斐然的朋友,其实他们在成功之前也并没少走弯路,但是始终怀有纯粹的梦想,内心十分洒脱。

我曾经遇到一位房地产商,他视音乐为生命,当80年代公务员每个月只拿着几十块收入时,他竟能不顾家人反对,借钱去日本攻读音乐相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,每年光学费就要60万日元,相当于三万多人民币,而在80年代的中国,家庭存款上万,政府就会颁发“万元户”奖杯,可见当时的钱有多么大。留学时,他全靠挤时间送报纸、当建筑工人,终于学业有成。

然而,一场意外竟令他双耳失聪!

这在大多数人看来,他的梦想似乎破灭了。但是,这位地产商人觉得建筑是凝固的音乐,他将建筑赋予了梦想的定义,把建筑当成作品,用最喜爱的名曲给地产命名,让工作与梦想永不分离。


前面说到的三个例子,拥有着不被年代所磨灭的共性,那便是,纯粹。他们的收获,亦或成就,并不带有明确的功利性,却在享受努力的过程中,顺便也收获着。

内心纯粹的人善于享受过程,他们总是淡泊名利、宁静致远,所以不会因遇到挫折与失败而气馁。

若梦想失去了纯粹,就容易轻易在困难面前选择放弃,还有的人像古代怀才不遇的文人士大夫,恃才傲物,满腹牢骚,悲观消极,不知不觉间变成了传递负能量的源泉。社会丢失了纯粹,衣食住行则无一不功利,从吃的到用的,什么都变成垃圾产品;从物质文化遗产到非物质文化遗产,只让人觉得丢失了文化,光有物质和遗产。

人丢失了纯粹会变得浮躁,社会丢失了纯粹则失去安全感。

经常有朋友跟我感慨理想的丰满与现实的骨感,其实比理想更重要的是有强大而纯粹的内心,才不至于扛着放大镜去观察现实的骨感,因为已经习惯了用显微镜去放大希望与勇气。

人有梦想并不可贵,贵在能做到不畏困难、坚持梦想;成就再大、赚钱再多,也并非正能量,能量“正”在追梦者辛勤付出的励志过程。

内心纯粹的人幸福多,每个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,谁都会遇到几桩阻碍你前进的大事,但是我们若能拥抱纯粹,就能心无杂念地去筑建通往梦想的道路。这条路不一定非得修得笔直,你也可以绕过障碍修出一道优美的弧线,体验这沿途的风景。

弯路不一定是苦路,心若怀有纯粹,辛劳也是甜。

选择纯粹的人,不是因为他们没追求,而是他们更懂得当下。人有追求可贵,但快乐比你的追求贵一万倍,如果你在努力地追求同时,感到很不快乐,只因为还不够纯粹。

像一无所有一样去幸福,你有多纯粹,你就有多幸运。

 
最新文章
相关阅读